108.01.08      西勢寮社區:拾起老人的第三人生
 
2019-01-09 08:55文化臺中
 
 
海線獨有的風迎面拂來,在空曠的轉角,瞥見飛機的起降、與全國罕見的機場地瓜田景觀;緩步向沙鹿西勢里的活動中心走去,幽幽傳來愉悅的鼓聲和歌曲,很難想像,裏頭是一群年逾花甲、古稀的長輩,正以熟練的步伐、輕快的舞姿,為周末的「銀花綻放—阿公阿嬤活力Show 大賽」,勤加排練著。

年逾70 活力媲美少年

「人食到這歲頭,來遮(tsia) 足好的!」73 歲的王女士一語道破成員的心聲。現場清一色是社區的媽媽,平均年齡超過70 歲,有人甚至帶了曾孫女前來,祖孫前後舉起了鼓陣表演中不可或缺的神轎,默契十足;有人舉起黛綠獅頭,左搖右晃間訴說「返老還童」的真諦;還有人翻轉紫扇,添入暮年的優雅,在花鼓、沙鈴的合奏中,展現對音律的絕佳記憶。

西勢寮社區屬鄉村型社區,2,500 多位居民中,不到1,500 位常住於此,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,其中300 多位超過65 歲。「衷心希望他們快樂,長輩們不一定只能『顧厝、帶孫』。」發展協會總幹事吳麗芬表示。她曾目睹家中長輩因長年蝸居家中,成為電視前的「沙發馬鈴薯」。因此她決心致力於社區關懷照顧據點的營造,透過健康促進課程、參加動感躍動的「活力秀」,讓長輩走出戶外與人群交流、活絡身心,進而降低醫療和社會成本。

大肚紅土 孕育地瓜奇蹟

西勢寮的地名來由眾說紛紜,其一是來自於清水西勢的「蔡」姓先祖,某年至此拓墾、搭寮而得名。不論地名如何變異,底下紅土始終滋養著大肚台地,可能留下了鄰近的牛罵頭社平埔族人足跡,或許也在1956 年越戰期間,刻上了因「陽明山計畫」被迫遷村的腳印,西勢20 戶居民紛亂中,回頭遙望故鄉,清泉崗機場工程蠢蠢欲動。然紅土固然貧瘠,後來竟也奇蹟似造就了享譽全臺的「地瓜王國」。

長久以來,大肚台地農田盡是看天田,僅能種些適合本地的農作物。西勢農民苦於收成欠佳,卻在陰錯陽差下,讓地瓜落地、茁壯,土壤含藏豐富的礦物質,地瓜滋味「香甜鬆軟」。產地曾有超過150 甲的盛況,社區媽媽們為此製作出別具在地風味的餐點,像是地瓜養生餐包、地瓜麵、地瓜油飯等等,提供活動時DIY 體驗,標幟著社區發展的鮮明特色。然而,近年西勢寮社區的年輕人口外流、老年人口比例遞增,也面臨採收期「缺工」的窘境,轉而栽種集約程度較高的經濟型作物「鳳梨」,所需的勞動力因而能大幅減少。

在地故事 待人細細品嘗

其實,西勢是個充滿故事的地方。吳麗芬指向活動中心外、樹齡達百年的白樟樹,油脂分泌較少的特性,躲過了被砍伐製成樟腦的厄運,據聞日治時期曾有12 部戰機埋藏四周,樹蔭掩映的池塘,更牽成了男女的姻緣。而多才多藝的老人亦是社區的珍寶,有伸手抓過月琴、二胡,便能悠然演奏的;有針車功夫一流,做出精美袋子的;更有6 歲起與捏麵人為伍,作品巧奪天工的國寶級師傅「許瑞良」,於今年9月逝世,享壽95歲。

許老先生於生前為了傳承捏麵技藝,曾接受社區發展協會邀請,在文化之旅活動中授課,亦曾受邀至公館國小進行示範教學,教室裡許老先生逐一示範捏麵人步驟,臺下小朋友跟著大師指導,顯得有模有樣。社區雖持續投入傳統技藝的延續,但仍端賴眾人集思廣益,設法流傳。

誰說老人只能凋零?透過關懷據點充滿巧思的課程,長輩們找到了生活的樂趣和動力。鄉村社區無特色?在地瓜風味餐和歷史渲染的故事中,眾人嘗到了它的香甜和雋永。展望未來,社區將推出「西勢老珍寶的生命故事書」,有別於過去著墨於地方大小事,故事書匯聚了每位老人的獨特記憶,讓人穿梭於文字、影像和繪本之中,感受細紋裡埋藏的悠悠光陰。
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文化臺中》第34期】
 



新北市私立美馨老人長期照顧中心(養護型)
新北市中和區板南路337號5樓
電話 : 02-22451915 傳真 : 02-22456152
信箱 : yesn200412@hotmail.com
網址 : http://www.meixin.com.tw